2016年6月25日星期六

佛法与福报

       佛法放在第一位,修行放在第一位,其他的都随缘。在六道轮回中,我们当过明星,当过国王,当过农夫,当过富翁,当过乞丐,也无数次地次穷死过、饿死过。这有什么呢?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,有也是暂时的,没有也是暂时的,都会变,都是无常的。

  不管我们现在有多大的名声,有多少眷属,临终的时候没有任何意义!照样要感受病苦、死苦。家亲眷属越多,心中的牵挂越多,走进中阴界,却一个人也带不走,只能自己独行,去见阎罗王和那些狱卒的时候一点面子都没有,和街上的乞丐没有丝毫差别。纵然名声遍布南瞻部洲、遍布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用,阎罗王根本没有听说过你,那些狱卒们根本不认识你,他们不会崇拜你,不可能成为你的“粉丝”,没有丝毫的意义!

  你在人间的时候有很多的眷属,他们不认;有无边的财富,他们不认;有冲天的名气,他们也不认。临终的时候,有意义的只有佛法,你所修的善根才是你唯一的路费,其他一分钱也带不走。去见阎罗王的时候,你能带去的只有黑业和白业,他们只认你所积累的善根和罪恶。这也是阎罗王审判你的最佳依据。

  死亡是无常的,死期是不定的,在哪里死,什么时候死,用什么方式死,谁也说不定。所以对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不要太执着,太追求,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,一切随缘。修行人心要坦荡,要安宁,不能患得患失,不能有世间的这些烦恼。不管是好坏,是善恶,你执着什么、追求什么都是过错,都会伤害你。

  好好学佛,好好修行,世间的这些福报自然就会有。自然有的才是福报。你拼命去追求,这样得来的都不是真正的福报。我们现在追求财富,始终都是烦恼痛苦。积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,守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,最终破财、失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。这不是真正的福报。

  真正的福报是自然而然的。名闻利养都自然来了,没办法,火点上了灰自然就有了。没有特意去积财,就没有积财过程中的烦恼和痛苦;没有特意去守财,就没有守财过程中的烦恼和痛苦。真正的福报是自由自在的。你自在财富了、自在名声了,这才是真正的福报。若是不自在的,纵然有了也不是福。

  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可能是福,也可能是祸。自然修来的这些都是福,拼命追来的、刻意求来的这些都是祸,自己要善加分辨。

2016年6月22日星期三

快乐之道

       某日,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,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,向他施礼,说道:“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,但我们信佛多年,却并不觉得快乐,这是怎么回事呢?”

 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,安详地看着他们说:“想快乐并不难,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。”

 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。

  过了片刻,甲说:“人总不能死吧!死亡太可怕了,所以人要活着。”

  乙说:“我现在拚命地劳动,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、子孙满堂的生活。”

  丙说:“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。我必须活着,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?”

  无德禅师笑着说:’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,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、年老、被迫劳动,不是理想、信念和责任。没有理想、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、很累的了。”

 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:“理想、信念和责任,说说倒是很容易,但总不能当饭吃吧!”无德禅师说:“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?”

  甲说:“有了名誉,就有一切,就能快乐。”
  乙说:“有了爱情,才有快乐。”
  丙说:“有了金钱,就能快乐。”

  无德禅师说:“那我提个问题: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,有了爱情却很痛苦,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?”信徒们无言以对。

  无德禅师说:“理想、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,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。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、态度,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。名誉要服务于大众,才有快乐;爱情要奉献于他人,才有意义;金钱要布施于穷人,才有价值,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。”

2016年6月21日星期二

中年感悟


  一 储蓄友谊

  那些靠得住的友谊是今生最温暖一件外套。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,在这个年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,如果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几笔,那么,从现在用心去储存还来得及。

  二 学会放手

  这个年龄已经不允许你不成熟,当你无力把握命运中的某种爱,某种缘,某种现实,学会放手。给自己身心一个全新的开始,只要信心在,勇气就在;努力在,成功就在。

  三 播种善良

  一定要极尽自己所能及之事,让那些比你苦、比你难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。这样的善良常常是播种,不意间,就会开出最美丽的人性之花来。

  四 懂得音乐

  一定要学会一种乐器,它会洗涤你的身心。会打开你的记忆和想象,全心地投入,更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。还有摄影、收藏……它们都是日子中的味精,点点滴滴中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滋味。

  五 避开两种苦

  尘间有两苦,一是得不到之苦,二是钟情之苦。
  在你付诸努力的前提下,所有的、想得到的都当作一场赌。胜之坦然;败之淡然。好在这年龄还具有一定的资本,我们可以卷土重来。
  世间最苦是钟情,如果在这时候还有这样的情愫,一定要象打扫灰尘一样,把它从心屋里清出去。

  六 学会承受

  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,经过一次,就长一次智慧;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默默地去承受;历炼一次;丰富一次。如果,象小时候一样大喊大叫,痛哭流涕,都不是这个年龄应做的事。

  七 留住感恩心

  当我们参加完葬礼,总会涌起一些感慨;当我们大病初愈,总会有万般的珍惜。感恩的心一定要时时保留,它不仅让你怜惜一沙一石、一草一枝,还会让你淡漠某种无形的压力,平抚你的欲望和争斗,更多的时候,有一些幸福的感觉也往往来自于此。

  八 热爱工作

  尽管它绝没有喝茶、聊天儿那样惬意,但它检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,是我们体现价值和成就所必备一种内容。一定要全心爱它,它让你大半生有事做、有饭吃。

  九 善于学习

  读书和学习都是在和智慧聊天,每年至少要读五十本书,它不仅保证你的记忆力、感悟力。你的有些思想来源于此,有些见解来源于此。并且还能医愚,还会长久地保持你的个性魅力,这是练瑜珈做美容所不能达到的效果,何乐而不为。

  十 享受运动

  很多人认为自己胖、自己丑……于是,就有人拚命地节食减肥、不惜在脸上动刀……你的大部分时间与其就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,不如去享受运动、享受自然。你的体重就不会因懒惰而上涨,你的容貌也不会因岁月而减少生动。那么你就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住了你的青春,你的快乐,你的健康……

  人生八宝

  结交两种人:良师,益友。
  ·配备两个医生:运动,营养。
  ·练好两项本领:做人让人感动,说话让人喜欢。
  ·多吃两样东西:吃苦,吃亏。
  ·培养两个习惯:勤反思,善学习。
  ·追求两个一致:兴趣和事业一致,生活和婚姻一致。
  ·记住两个秘诀:健康秘诀要早起,成功秘诀要沟通。
  ·争取两个极致:把潜力发挥到极致,把生命延续到极致。

2016年6月20日星期一

千年等待

有个年轻貌美的少女,出身豪门、多才多艺,她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踩断了,她仍不想出嫁,因为她始终都在盼望如意郎君的出现。
  有一天,她去庙会散心,在万头攒动的人群中,瞥见一名年轻男子,心中确知就是她苦苦等待的人,然而,场面杂沓拥挤,她无论如何都无法靠近那人,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心上人消失在人群中。
  之后少女四处寻找此人,但这名年轻男子却像是人间蒸发,再也没有出现。落寞的她,只有每日晨昏礼佛祈祷,希望再见那个男人。她的至诚,感动了佛心,于是现身遂其所愿。
  佛祖问她: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?是的,哪怕见一眼也行!佛祖问若要你放弃现有的一切,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呢?少女执着的说我愿放弃。佛祖说你必须修炼五百年,才能见他一面,你不会后悔吧?少女斩钉截铁的说我不后悔。
  于是女孩变成一块大石头,躺在荒郊野外,四百九十九年的风吹日晒,女孩都不以为苦,难受的却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,看不见一点点希望,才让她面临崩溃。
  最后一年,一个采石队来了,相中了她,把她凿成一块条石,运进城里,原来城里正在建造石桥,于是,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。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,女孩就看见了那个等了五百年的男人!他行色匆匆,很快地走过石桥,当然,男人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。这男人又一次消失了。
  佛音再次出现:满意了吗?不!为什么我是桥的护栏?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,就能碰到他、摸他一下了!想摸他一下?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!我愿意!很苦,你不后悔?不后悔!」
  这次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,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,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,女孩每天观望,但这更难受,因为无数次希望却换来无数次的希望破灭。若非前五百年的修炼,女孩早就崩溃了。
  日子一天天过去,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,她知道,不到最后一天,他是不会出现的。又是一个五百年啊,最后一天,女孩知道他会来的,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。他终于来了!还是穿着她最喜欢的白色长衫,脸还是那么俊美,女孩痴痴地望着他。
  这一次,他没有匆匆走过,因为,天太热了。他注意到路边有棵大树,休息一下吧,他想。他来到树下,靠着树根,闭上双眼睡着了。女孩摸到他了,而他就紧靠在她的身边!
  但是,她无法向他倾诉这千年的相思。只有尽力把树荫聚拢,为他遮挡毒辣的阳光。男人只小睡片刻,因为他还有事要办,他拍拍长衫上的灰尘,动身前一刻,他回头看了看,又轻轻抚摸一下树干,然后,头也不回地走了!
  当那人逐渐消失的那一刻,佛祖又出现了。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?那你还得修炼。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:我是很想,但是不必了。这样已经很好了,爱他,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。
  他现在的妻子也曾像我这样受苦吗?佛祖微微点头。 女孩微微一笑:我也能做到的,但是不必了。就这一刻,女孩似乎发现佛祖微微地吁了一口气。
  女孩有些诧异:佛祖也有心事?这样就好,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你一千年了,为了看你一眼,他已经修炼两千年了。佛祖脸上绽放着笑容。

2016年6月19日星期日

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

       传说的灵隐寺房檐上,有一只不知织了几千年网的蜘蛛,有一天,佛对蜘蛛说:“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?”蜘蛛说:“是未得到。佛说:“你再想想”说完便走了。又过了一千年,佛又来问蜘蛛:“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?”蜘蛛还是说:“未得到。”
  忽一日,一阵大风把一滴露珠吹到了蜘蛛的网上,蜘蛛见到露珠晶莹剔透,很是喜欢,蜘蛛每天看着它,觉得这几天才是最快乐的。但是突然有一天,一阵大风把露珠吹走了,蜘蛛不仅难过了一阵子。佛又问蜘蛛:“人生是最珍贵的是什么?”蜘蛛说:“是未得到和已失去!”
  佛说:“即然你仍然认为是未得到与已失去,那你就到人间走一趟吧!”。于是,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之家,成了富家小姐,父母给她起了名字叫珠儿。一晃,过了十六年,珠儿已成长婀娜多姿的少女。
  这一年,皇上为金科状元甘露在后花园开庆功宴,甘露在席间,作诗吟词,大展才华,在场少女,均被甘露所迷倒,其中也有皇上的最小的公主,长风公主,珠儿却波澜不惊,因为她知道这是上天的安排,注定甘露是她的。
  过了几天,珠儿陪同母亲去庙上香,碰巧遇到了甘露也陪同母亲上香,两人的母亲不久就樊谈上,珠儿和甘露也走到走廊上聊天,在谈话中,珠儿丝毫感受不到甘露对自己的喜爱,不仅问到,难道你忘了十六年前灵隐寺的蜘蛛了吗?”
  甘露诧异的看着珠儿,说:“你美丽,可爱,很讨人喜欢,但未免想像太过丰富了吧?”说完,便挽着母亲离开了,珠儿百思不得其解,为什么上天安排了这场姻缘,却又让他不记得自已。又过了几天,皇帝赐婚将珠儿许配与芝草王子,珠儿真的就要绝望,茶饭不思,身体日益衰弱,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,就要回天乏术。
  芝草王子听说后,跑到珠儿的床前说:“那日在后花园,我对你一见钟情,我苦苦哀求父皇,才得到了赐婚,如果你死了,我也活不下去”说完便要拔剑自尽,这时,佛又出现了,佛对着灵魂出窍的珠儿说:“那日,你遇见了露珠,你有没有想过,是什么把露珠带到你面前,是风,露珠只是你生命中的插曲,最后又被大风带走了。
  甘露终是属于长风公主的。而芝草就是三千年前长在灵隐寺门前的那枝草,它看了你三千年,爱慕了你三千年,可你从没低头看过它一眼,蜘蛛,我再问你:“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?”珠儿似乎一瞬间恍然大悟:“人生最珍贵的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,而是正在把握的幸福。”佛听完便消失不见了,珠儿出窍的灵魂也回复到身体里,睁开了眼睛看到正要自尽的芝草王子,她急忙打掉了短剑,和芝草紧紧相拥。

三个智慧小故事

 泥泞路上

  某日,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,此时,天正下着大雨。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,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。“来吧,姑娘,”坦山说道,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,放下后又继续赶路。
  一路上,道友一直闷声不响,最后终于按捺不住,向坦山发问:“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,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,那是很危险的,你为什么要那样做?”“什么?那个女人吗?”坦山答道,“我早就把她放下了,你还抱着吗?”

 一杯茶

 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。 有一天, 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, 他只以茶相待。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,直到杯满,而后又继续注入。
 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, 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, 终于说道: “已 经漫出来了,不要再倒了!”
  “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,”南隐答道,“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。你不先把你 自己的杯子空掉,叫我如何对你说禅?”

 心境

  有一天,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,两人均盘腿而坐。 聊到高兴时,苏东坡问佛印禅师:“你看我现在像什么?” 佛印禅师说:“我看你像一尊佛。”
 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:“我看你像一堆牛屎。” 佛印禅师笑笑,没有说什么。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,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。
  他妹妹说:“哥哥,你输了!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,所以看你像一尊佛;而你的心 态像一堆牛屎一样,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。”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。

如何修福报——改变命运,成就佛道者必看

佛教我们修福积德,才能真正改造命运,没有福德纵然得到了,也很快失掉。财富、聪明智慧、健康长寿,这三种果报,你修因就得果。财施得财,法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施得健康长寿。
心地清净是最大的福报,这是福报的根基,心地不清净,做善事,有福,是“有漏的福报”,有漏的福报还是业障。
定才是真正的福。
放下是大福报。没有妄念的人有福报。心里一个妄念没有,一天到晚忆佛,念佛,过几年他去作佛,这叫大福报。
“吃亏是福”。我学佛这五十年中喜欢吃亏,后面果然是福报。
对一切众生不尊重,就是对佛不尊重;对一切众生吝啬,就是对佛不供养。尊重、供养是大福。
善是福,恶是祸。不贪有大福。
寿命是第一福德。
信心是福德的基础、福德的根源。
弘法利生是第一大福德。
真正发愿,一心一意要想见阿弥陀佛,要想生极乐世界,二六时中老实念佛,这是福德。
临终清楚,不生病,有同参道友送,帮助念,是真实的大福报。
学佛人一定有福报,天天、念念在修福,福报增长。念念、天天修慧,智慧一定增长。
人都需要福报,没福报什么事都做不成功,有福报的人做起事来很顺利,没有福报的人去做就处处都是障碍。
人在临终时正念现前,心不颠倒,这不是自己的力量,完全靠阿弥陀佛慈悲拔济,他就往生了。这事绝对不能侥幸得到,他是修福得到。
有些人平常念佛念得很勤快,临终不念了,临终贪恋世间,业障现前,病苦是业障,这要在平常预防,用什么方法预防?修福。一定要修厚福,深厚的大福,临终没有病苦。临终遇到佛缘能往生,至少具足三个条件:第一、神智清楚,这是大福。第二、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。第三、他一听就没有怀疑,立刻接受马上照办。他这一句佛号信愿行圆满具足,他才能往生。
念佛就是修福,一句阿弥陀佛,念到心地清净,贪嗔痴慢不起,把自性里的大慈悲心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念出来,这是修福。
念佛修的福慧,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慧,你信愿持名深,福慧就圆满。念佛中有怀疑有夹杂,修的福慧就少。大家不要怕没有福,念佛就有福了。
念佛是大福德,是最上无比的大福德,它是直接把阿弥陀佛无量劫中修行的善因善果,统统做为我们的修因,所以念佛的果报能超越六道轮回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。
我们讲的修福积功累德,信愿持名是第一,这是无量的福,无比的福,一生当中圆净四土 圆受诸乐。
念佛人真正有福,念佛人不但天地鬼神恭敬你,十方诸佛赞叹,一切菩萨都敬重,诸佛菩萨看到念佛人,肃然起敬,念佛人龙天鬼神拥护。我们为什么不修呢?
念佛时观想,除自己,每个人都是佛,每人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,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。
想佛像就得很大的福报。相是果报、福报。有果必有因,佛在因地修大行。我们也希望得这个殊胜的果报,就不能不修因。面对佛像,恶念全没了,都消除了,善念自然而生,这个就是得福,所以常常观佛像,就得无量福。
修第一等的功德、福德,无过于劝人念佛。这是无比稀有的大福德。
佛教我们福慧双修。福摆在第一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都是很圆满的福德修成的。佛教我们,单想佛的相好,慢慢自己的面貌就变成佛一样。这个方法好,简单、快速、有效。当然更重要的是想佛的存心、大愿大行。我们的心像佛心,愿像佛愿,行像佛行,天天想佛的面貌,两三年你就变样子了。面貌愈来愈美满、愈漂亮、愈年轻。这是接引、度化众生最好的方法。
修福不修慧,福是有漏的,福是享得尽的。
拜佛、供佛是修福,听佛讲经说法是修慧,福慧双修。
福中有慧,慧中有福,叫中道。真正的福慧,决定是真诚心,有一丝毫欺骗众生心,福慧都没有了。今后用真诚心对待一切众生,立刻就得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。佛菩萨护念你这个真心、真诚。
要修大福德,要从三业清净、心地光明上下功夫。才成就圆满称性的福德。三业是身口意,身要做杀盗淫,身就不清净了,口要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,口业就不清净了,心里有贪嗔痴,意就不清净了。清净必须把十恶业统统断掉,修十善业,虽修十善业不著修善之相,三轮体空,就变成净业了。心地真正做到正大光明,要做到无我,把我放下了。
每天供养诸佛是修福,依教修行供养第一。
佛所讲的我们完全做到,就是供养。不仅是供养诸佛如来,是供养我们的自性、供养一切众生,自性得到好的养分,智慧就开了,自性里所含藏无尽的福德,自然现前。
你要认识福田,才能真正种到福。“福田”像种稻一样,土地肥沃、阳光雨水充足,种子下去,长得好,种在砂石里,种子长不出芽来。福田:一、“悲田”。慈悲怜悯一切贫穷苦难的众生。二、“恩田”,报恩、报答父母、师长恩,是种福田。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、一切善知识、国家、一切众生都是恩田。三、“德田”,佛法僧三宝,不但有恩,还是有功德之田。三宝有大智、大德、大能,种福要到这些地方去种。如果我们力量达不到,要有心。
父母者世间福田之极也,佛者出世福田之极也。
种福田最大的是弘扬佛法。流通经典是世间第一等的福报。
帮助诸佛如来接引众生,把佛法、净宗介绍给大众,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功德。
讲经是以正法布施众生,修第一等的大福报,尤其弘扬净土五经一论,功德利益更殊胜,改造命运也快速。
《无量寿经》真正是“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”,功德利益不可思议,只有尽心尽力弘扬流通,将来定有无穷无尽的大福报。
真正的修福是教化众生,请法师、大德居士讲经,只要请到真正的善知识,说的是真正的正法,能令一切众生得真正利益。
培养一位法师,功德才真大。功德无量无边,这是真正的续佛慧命。
请出家人吃饭,用平等心来修供养、供斋,是佛门里修殊胜福报的一种方法。
用食物出自于真诚的供养一位生病的出家人,果报是容貌端正,健康长寿。
量大福大!心量小的人没有福报,纵然有福,那个福报也很有限。一定要把心量拓开,要能包容一切,学“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”。
学佛,起心动念最低限度要想到整个世界众生的利益,决定不想自己。如何能让道德之人、善师,发挥他们的德能,帮助整个世界。要有这样的心量、这样的存心,那就无量功德。
一丝一毫的善行,如果心量大,他的善行就变大了;心量小,做再多的善事,果报还是小,他不会超过心量。
福报随自己心量大小,而现出大小。你心量大,修一文钱的功德都是遍虚空法界。日常生活中,做很小很小的一点好事,布施贫人一块钱,你想到的是遍法界虚空界,你这一块钱的功德就遍法界虚空界。
无论做什么样的好事,搀杂自己利益在里头,立刻就变质,一百分的功德就变成一、二分。如果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不搀杂,这功德是纯善,纯善的力量太大了。
无缘无故受人毁谤,往往后头有大福报。怨恨,福报就没有了。肯受冤枉,肯接受误会,后福无穷。有一丝毫愤恨之心,就把福德、功德破坏殆尽。
心地厚道、行为厚道,能损己帮人的人,定有后福。对人刻薄,贪图自己享受,这人将来必有灾难。
修一切善就是修福,你福德天天增长,纵然有冤亲债主,看到你福报一天一天大了,他也不敢来干扰你,想报复也不敢下手,所以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真正保证我们这一生幸福不遭到横难。
“仁者无敌”,心地仁慈的人,一生中没一个冤家对头,这才是万善随身。静时一念不起,心是清净的,这人必后福无穷。
善生福,心地善良、行为善良,就有福报。你要求福慧,就在日常生活中,好好修清净心、慈悲心,慈悲心是善心。为众生、为正法久住,不为自己,就有感应了。
人造善,必定得福报;人造恶,一定得灾祸。祸福自己造,自己受,别人没能力把你的福加一点或减一点。
你要是行好事、有善心,你福报会增长;你要是恶心,方法错误,你的福报会折损、打折扣。
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,一个恶念都不生,来生就有大福报。这一生晚年福报亦会现前,你修积的太多、太厚,不等来生受福,这一生就现前。福决定是从善心、善行修积来的,要深信不疑。业障忏除后,积功累德。断恶修善,善不修不能成就真实福慧。
佛说“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”,我们就多做善业,多做好事,善业你会带走,帮助你超生,帮助你生天,愈升愈高;你要造恶,就往下坠,愈坠愈下。
有钱不要存,赶快拿来修福,有福才是真的,什么样的灾难,你的福报都丢不掉,你终归是有福。财产靠不住,福报靠得住。
修财布施,希望得大富,就变成福德。三轮体空,什么希求都没有,就变成功德。布施要紧的是心地清净,不著布施的相。不要常念“我对哪人有恩,我对他有多好”,有这个念头就变成福报,就不能得定。清净心里那个福,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你受福之处。心量大,没有障碍,福就大。
修福,不在乎施钱多少,不在乎做的多,心真切,尽心尽力就是念念圆满。
舍财不但消灾,舍财还积福。
起不好的念头,想占人便宜,是增加罪业,决定得不到福报。
求大富,勉强去求,灾祸跟着就来了。
布施持戒是修福,忍辱能保福,能得福,能把福德变成功德。
贪嗔痴只有折福,不能增福。
偷盗是损福,是毁自己的福报。
浪费,大幅度的折福。
临终时清楚明白,十法界由你自己选,迷惑颠倒,就没能力选择,被业力牵着转,自己做不了主,那人叫没福报。生时享尽荣华富贵,福报享完了,临走时没福报了。所以一生中生活要节俭、朴实,累积福报,临终时享。
杀害众生,吃它的肉养自己,不但跟众生结冤仇,还损自己的福报。
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无一不是为利益众生,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这是修福。
念念之中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祈福,其他宗教是讲祈祷。我们修福决定不是为自己,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自自然然包括自己在里面。常常想着众生苦,我们要代众生受苦。
修善业福德,就是舍己为人,牺牲自己,奉献别人。
帮助人是真正的福报。多做好事,多积德,你这福报就无量无边。
世出世间第一等、最大的福报是帮助众生觉悟。因为你给他钱,吃的、穿的,救人一时,没法永久帮他。永久帮助他,是帮助他开智慧,恢复能力。他有智慧、有能力,就能谋生,他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。
一生中没一个恶念、恶行对待众生,我们发佛菩萨同样的心愿,我生在这个世间是为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而来的。你马上就转凡成圣,转烦恼为菩提,凡夫跟佛就是一念之差,你这一念转过来,就是乘愿再来,现前这个身是乘愿再来身。
为一切众生服务,把“我”忘掉了,福报更大。“我”没有忘掉,决定在六道轮回。
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,要常常记住,你这一生真正是积功累德。
福是平常要修积,积德累功,积德就是存好心,念念利益众生,利益社会;累功,就是行好事,说好话。全心全力帮助人,什么都不求,只求临命终时清楚明白,不颠倒、不迷惑,这是大福报。
做苦工是修福,消业障,修福报,走时自在。
改过是修福的基础。修福先要改过,就是先要消灾。先不求福,先消灾,修的福才能真正得到受用,诸佛菩萨、天地鬼神赐福,我们才能接受。积习不消除,去修福,福来了往往造更大的罪业。
你烦恼习气真的改过来,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丝毫贪心、悭吝心都没有,你自性里的福报就现前,只要有一丝毫悭贪,自性的福报就不能现前。
要学谦虚,决定不可贡高我慢,功德才保得住,福报才能保全。“一切恭敬”,才能把你的福保住。善根福德,谦德能保持。
平常不可盛气凌人、欺负人、高姿势压人。到临终运衰时,冤亲债主就找上头来了。
一切争在别人前面,让人赞叹、称扬,你那一点功德马上就报掉了,真正修福的人不愿意人知道,“积阴德”,不让人知道,叫“阴德”。阴德报得大、报得厚。
性情急躁;心量狭小不能容人;“使性子”,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;言论不谨慎,随便说话,不负责任;太过分清洁,一点脏东西都不能忍受;喜欢发怒,常发脾气;爱惜自己的名节;不愿帮助人;喜欢批评人,论是非;不知道保养身体,皆薄福之相。真正有福的人莫不浑厚老成,心胸广阔而能容人,言语动作缓慢、稳重。
有福独享就造业,给大家享,真正叫修福。
福报不要享尽,分给大家享,后福就无穷。
生活要节俭,不浪费,要惜福,纵有大福报,也只享受一点点,其他统统分给大众共享,你的福报愈来愈大,永远享不完。我的福报给人享,人家有福报我不要拿他的,我只有付出、奉献,没有求取,心才清净、才相应。真这样做,福报愈来愈大。
修福时存心贪图福报,就不清净,结果只能得人天福报。修福报要回向作为生西方世界的资粮,不要求人天福报。
不求福报,不是没有福报,而是福报更殊胜。福报虽现前,决定不放在心上,不生欢喜心,这就是不受福报,福报再大也不享受,把这功德回向无上菩提。到成佛之后,果报就殊胜,不可思议。
为众生服务面愈广,福就愈大,但我们不是为希求福报而服务,我们是希求佛果,希求无上菩提,决定不是求福。
福报与轮回是两桩事,了生死、脱轮回的大事,福报不能救,修再大的福报,你到人天里去享受、享福,不能了生死、脱轮回。了生死脱轮回,功德能救。修福德不著相就是功德。“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”就是功德。事上没差别,用心不一样,结果就不同。
功德是不分别、不执著、不落印象,在随喜当中成就功德。

作者: 净空法师

2016年6月18日星期六

修福不修慧,大象披瓔珞;修慧不修福,羅漢托空缽

从前,有一对同门的师兄弟,虽然住一起,但是修行 却各不相同。

师兄专修福德 ,努力布施助人,但不修智慧 ;到年老时,还是不明事理,就去世了。

师弟修行 ,恰跟师兄相反,他感到智慧好像人的眼睛 ,要是没有眼睛 ,走起路来多么危险;因此持戒诵经 ,专修智慧 ,但不修福德 ;由于精进修行 ,到年老时,证得了阿罗汉道。

有一天,成为罗汉的师弟,到城里去乞食,因他不修福德 ,没有和人家结缘 ,所以没人供养他,饿着肚子回来,路经王宫门口,看见一头国王心爱的白象,满身披着璎珞 ,向罗汉瞪着看。

罗汉觉得蹊跷,入定观察,才知道这头白象,原来是他的师兄转世来的,于是对白象说 :

“唉!你不如我,我也不如你!”

白象听了,从此不吃东西,象师告诉国王,国王请罗汉来问:“你念什么咒,竟使我的爱象不吃东西了?”

罗汉说 :“大王,这头白象,前生是我的师兄,他专修福德 ,不修智慧 ,所以今生堕落在畜生中;但福报 大,受到大王丰富的供给 。我却专修智慧 ,不修福德 ,所以现在虽成了罗汉,还是没有福报 ,常常挨饿。我看到这样,就对白象说 :”唉!你不如我,我也不如你!白象不吃东西,可能是懊悔了!”

国王听了,点头感叹地说 :“修福不修慧 ,白象披璎珞 ;修慧不修福 ,罗汉应供薄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优婆塞戒经:
世间若有持戒多闻,持戒多闻因缘力故,乃至获得阿罗汉果,虽得是果不能遮断饥渴等苦,若阿罗汉难得房舍、衣服、饮食、卧具、病药皆由先世不施因缘。

破戒之人若乐行施,是人虽堕饿鬼、畜生常得饱满,无所乏少

2016年6月16日星期四

放生的意义


每逢四月初八或其他日子,佛教界都常舉行放生法會,放生不只是佛教徒的活動,非佛教徒也有興趣參加,為使更多人明白放生的意義,籍此略於三方面來闡明。

(一)為何要放生?

先解釋「放生」二字,「放」指釋放救拔。「生」指眾生一切大小生命,佛陀說:「...大地一切眾生,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,不能証得。」說及一切含靈,皆有靈性、知覺。形相雖各有不同,但其性是平等的。只因宿業深重,淪為異類眾生,一旦業障消除,能証得佛果。

佛教以慈悲為懷,視一切眾生平等,應加愛護,若有眾生被抓、被擒、被關或被殺,命在垂危,大家應起慈愍心,將之買回來放生,令重獲消遙自在。

(二)如何放生?

既明白放生意義,那麼如何放生呢?
1.買放生動物時,不要預先訂購,更不要在固定地點購買,以免有人刻意捕捉及販賣放生品,至於數量及類別,在遇緣溱合下,即買即放。
2.選擇放生地點時,要考慮每種動物的特性和生存條件。如海產類,則要考慮到是鹹或淡水,活於深或淺水等。又或是飛禽類,則應於山林等地放生,重點是放生前應為動物著想,護生為要。
3.放生時所舉行的儀式,最重要是為眾生說法及三皈依。即使已放生,有不幸死亡者,亦令神識得以超升,永離三塗之苦。故放生者應抱有救人於危的心,是為救命而來,非為遊山玩水而來,為使其他眾生重獲自由,則功德無量。

(三)放生的功德

偈云:「...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聽屠門夜半聲。」又彌勒菩薩偈云:「勸君勤放生,修久得長壽,若發菩提心,大難無須救。」更有經云:「諸余罪中,殺業最重,諸功德中,放生第一。」可見放生功德殊勝妙極。現舉一放生得救的例子。宋朝的永明壽禪師,未出家時俗姓王,在江口作稅務官,因他在江邊,天天看見漁民捕漁作業,他不忍魚類天天被捕殺,生起了慈悲心,於是便把每月的薪金都拿來買魚放生。及後,連薪金都不足以用來放生,他就把稅庫的錢用來放生,後來事情被上級發現,上級報上朝廷,朝廷亦判他死刑。面對生死關頭,乃無所恐懼,竟說:「能救百千萬億性命,如今死而無憾,並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」此時更合掌稱念「阿彌陀佛」。在當行刑時,但聽噹的一聲,大刀斷為三節,監斬官即時上報上級,上級亦為信佛之人,了解情況後,即時下令赦免死罪,並恢復官職,但當時這位王稅官己看破世情,即時出家學佛,及後成為淨土宗第六祖永明壽禪師。
放生功德的例證,舉不勝數。常行放生能免刀兵劫、戰爭殺戮、天災橫禍等。亦可得長壽、健康、家門興旺、子孫昌隆、解冤釋仇、消諸罪障、諸佛歡喜、所求遂意等福報。故大家皆應愛物護生,盡量參加放生。